权威发布丨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遏制哄抬物价“歪风”……省市场监管局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摘 要:权威发布丨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遏制哄抬物价“歪风”……省市场监管局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2月28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介绍近期市场监管疫情防控及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有关情况。
根据省委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能,省市场监管局主要做了四项工作。
断源头,全力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从1月23日开始,会同相关部门在全省开展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截至目前,检查经营场所38.5万个(次),检查经营户43.6万个(次),监测电商平台(网站)、网店3.4万个(次),督促平台下架(删除、屏蔽)野生动物交易信息1054条。到2月5日全省共关闭市场活禽交易区1494个、活禽宰杀点4922个,目前一直处在关闭状态。
稳价格,全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针对疫情防控初期口罩、蔬菜等产品价格异常上涨,部分不法商家开始出现哄抬价格的苗头,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发改委、医保局,迅速、依法出台了哄抬价格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统一和明确了执法依据。1月27日起,及时亮剑,从快从严从重查办了龙口2家超市哄抬蔬菜价格、兰陵五家医药公司哄抬口罩价格、青岛1家药店哄抬防疫用品价格等数起处罚金额百万元以上的典型案件。截至2月27日,全省价格违法案件已立案1024件,处罚和拟处罚金额1291.18万元,单个案件最高处罚额达230万元,有效遏制了哄抬物价“歪风”,稳定了物价、稳定了市场、稳定了人心。
保前线,全力做好医用防护用品
应急检验和审批
为有效缓解医用防护用品紧缺、医疗救治前线急需的突出矛盾,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主动担当、靠前服务,在坚守质量安全底线的同时,按照“开绿灯、减环节、减手续、保前线”要求,特事特办、一企一策,采取提前介入、容缺受理、并联检验、现场审核、应急审批等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检验审批速度,助力提高医用防护用品产能。同时,以疫情防控药械生产企业为重点,派出工作组驻厂服务,帮助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截至目前,已应急检验474批次医疗器械样品,附条件审批通过39个品种前线急需医疗器械,检测数量和获批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强监管,全力守护质量安全底线
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从重从快办理违法案件的指导意见,大大提高了市场监管违法案件办理效率。联合多个部门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执法行动,立案查处涉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203件;检查各类红外测温设备23517台,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使用领域。深入开展“食安护佳节”行动,督促餐饮单位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停止接办规模性聚餐活动;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及商家做好送餐人员的岗前健康检查,推广无接触式送餐服务,防止疫情扩散。
在强化市场监管的过程中
省市场监管局坚持做到以下五点
坚持快速回应。投诉举报是群众给我们的信号,也是市场给我们的信号。省市场监管局从1月31日起,对之前的投诉举报进行清零,对之后的投诉举报建立并落实“24小时内办理回应、力争满意率100%”的工作要求。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省系统共受理投诉举报38538件,办结38332件,办结率99.47%。每日受理投诉举报量持续下降,从前期每日6000件左右,至2月15日开始稳定在每日600件左右。
坚持公开曝光。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和各类媒体,连续20多天曝光违法典型案例,直接点名到人、到具体单位,强化震慑效应。截至目前,省局曝光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典型案件9批32件,曝光价格违法典型案件20批68件;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曝光各类违法案件570件。
坚持依法依规。主动会同省发改委、医保局出台哄抬价格违法行为认定标准,明确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防疫用品和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抬高价格且购销差价超过35%的,按照哄抬价格行为依法查处,成为基层监管执法的一把“利剑”。同时,出台了《关于依法从重从快办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违法案件的指导意见》,对适用范围、从重处罚、从快办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2月20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又制定了《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执法办案有关问题的通知》,确保各项工作始终依法依规进行。
坚持社会共治。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打击野生动物违规交易专项执法行动和打击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专项执法行动(简称“联合双打行动”)。发动全省消费者、消协组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组织参与群防群控。向全省手机用户发送价格告诫公益短信,在山东电视台所有频道滚动播出价格告诫书,提醒市场经营者切勿贪图小利、以身试法,鼓励消费者积极投诉举报,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共治共享,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成效。
坚持教育引导。多次发布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告诫书、指导函,进行正面引导。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口罩、温度计使用等问题,制作发布图文、动画、视频、抖音等各类科普信息百余条(次),在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单篇最高点击量近600万,达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