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总书记说说心里话|乡村振兴,沃野千里春光好
摘 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在齐鲁大地上随处可见,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眼下,春耕生产的繁忙景象,在齐鲁大地上随处可见,展现出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迈出坚实步伐。
今天,这些乡村振兴领头雁“向总书记说说心里话”,从中可见山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生动实践:济南章丘三涧溪村,村民们不仅生产生活方式变了,思想观念也变了;青岛莱西市农村党组织的“火”越烧越旺,村集体经济的家底也越来越厚实;淄博原山林场为乡村振兴画上生态底色,更加注重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
去年办了农民丰收节,今年要建农耕文化博物馆
2019年,我们村高标准完成省级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对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再次提升。铺设了排水管道,提升村庄排水能力,在银杏路两旁铺设大理石步行道。村民生活越来越方便,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距离我们建成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也越来越近了。
作为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我们村每年都迎来众多学习参观者。去年,我们依托原来的樱桃园,又建了百果采摘园,里面种植着葡萄、无花果、新疆小白杏等新品种。在采摘园内,还建设了第七代相变储能大棚,用于实验推广新型的大棚技术。我们不断实验推广新品种,实现四季有花有果,给游客带来新体验,并将成熟的新技术向全国推广,带动大家致富。
去年,我们给村内203位60岁以上的老人配上了智能健康手表。这种手表既能显示健康指标,又能定位防止老人走失,我们已探索出一条居家养老的新路子。最难忘的事,就是我们村成为2019年农民丰收节山东主会场,四邻八乡的百姓都赶过来看,我们的村民太自豪了。今年,我们计划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还打算建设一个儿童游乐园,让孩子们有个适合玩耍的地方。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在我们村一步步变为现实。我还要继续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高淑贞:
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变了,思想观念也变了
去年只用了3个月,农业创业园就建起来了,30个大棚整整齐齐。今年春节期间,大棚里的西红柿被抢购一空,不用出村就都消化完了,还有商场找来订购的。
改造之前,村民也有不少质疑声音。“能多挣几个钱?10块钱一斤的西红柿谁会买?”我们顶着压力,带领村民把耕地重新规划,坚持走高端精品农业之路。如今,改变的不仅是现代化的种植模式,还有村民的思想观念。现在,大家言谈间关注的是品质,是西红柿口感好不好、质量好不好。这样的变化真让人感到欣喜。
为了让产业发展成规模,村里先后成立了多个合作社。去年,仅巾帼商贸合作社净利润就达到了十几万元,其他合作社也都分红了。刚开始搞合作社,大家也有担心。不过,如今看到合作社的成绩,村民们积极性高涨起来。村里各种平台都向村民敞着口,真正让村民在参与中提升幸福感,在奋斗中增强获得感。
事实上,改变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也体现在生活中。以前大家习惯让人捎点东西,现在点个外卖就送到了。如今村民生活越来越现代化,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都在提升。
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上,更要精神富足,要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而这正是我们三涧溪村悄然发生的变化。
全国“改革先锋”、原莱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明金:
农村党支部的“火”越烧越旺
新时代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核心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效果好不好,最终的检验标准是农民生活水平、幸福指数到底有没有提高。让人高兴的是,过去一年,农村党支部的“火”越烧越旺,村集体经济的家底也越来越厚实。
农民富不富,要看党支部,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新内涵在于,重构基层组织的布局、结构和运行模式,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
过去一年,莱西市通过重塑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构建区域统筹发展格局,健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往深里走、往实处落,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实现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目前,通过重塑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莱西市构建了“镇党委-新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充实了1732名党员干部到网格型党组织,选拔55名职业党建工作者,公开遴选30名村党组织书记,破解部分村庄带头人“无人选”问题,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力和组织力得到提升。
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社区党委书记王传喜:
当好“领头雁”,开启“二次创业”
过去的一年,我收获满满。但荣誉只代表过去,要想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还应该有新作为。最近因为疫情防控,许多外出计划都暂停了,但发展不能停。现在,我们启动了“二次创业”,一批乡村振兴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代村村集体投资4亿多元建设了“新农人”培训中心,开展专业技能培训,5月份就能投入运营;印象代村是一个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项目,总投资2亿元,这个项目主打夜游产品,自元旦举行开街仪式以来,已有400多家商户进驻,为兰陵县繁荣夜经济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印象代村还是一个扶贫项目,其中整合了6000万元扶贫资金,按照优先安置贫困户的政策,将带动6000多户村民致富奔小康;农企园项目还处在准备阶段,计划邀请知名公司开展合作,总规划面积上万亩,涉及农业科技研发、精深加工、电商物流、休闲观光、服务中心五个片区;田园新城是一个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的项目,目前正在快速推进。
今年,我们将围绕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要求,通过推进大项目全面发力,开启“二次创业”。
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
让扶贫金银花富裕千万家
我们九间棚所在的平邑县,是金银花的主产地,产量占到了全国的一半以上。这几年,我一直在西部贫穷地区推广金银花种植,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种植一亩金银花,第二年的收入就能达到2000元,三年后金银花到了盛花期,亩均收入就能达到5000元以上,行情好时能有上万元。最近的行情就非常好,每斤能卖到150元。目前,九间棚村在西部地区推广种植了15万亩金银花,受益群众有3万多人。今年春节期间,我去了甘肃省东乡县推广金银花种植,计划在当地合作成立一家大健康公司,推广金银花产业,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今年,我还有两个新计划。一个是立足新疆的金银花种植基地,延长产业链,在当地开发金银花饮料产品。另一个就是让我们九间棚村的旅游产业再上一个台阶。1月份,九间棚景区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区,我们接着在村里开展了垃圾分类,并花30多万元在景区里建了两个最高标准的旅游厕所。此外,我们又流转了1000亩土地,用来发展高质量农业。
我想对总书记说,我会继续努力,让扶贫金银花富裕千万家,让百姓觉得跟着党走有奔头。
省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淑芬:
把总书记的牵挂当成自己的事业
当年总书记亲切接见时的画面,我至今记忆犹新。近几年,我全身心投入到提升蔬菜品质、推广蔬菜种植技术上,把总书记的牵挂当成自己的事业。
这几年蔬菜种植的理念已经发生了转变,过去,以量为主,老百姓希望多种菜多挣钱,而现在,种好菜多挣钱的观念慢慢被大家接受,蔬菜种植向高品质看齐。
随着蔬菜品质的提升,许多原本卖不上价格的蔬菜卖上了好价格,收益提升让农民有更充裕的资金,让蔬菜住进智能温室这种“豪宅”,用更高端的方式培育蔬菜,而“豪宅”里生产的蔬菜,因为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卖上了更高的价格,蔬菜产业走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以“潍县萝卜”为例,作为我省一个著名蔬菜品牌,此前因为农业技术不足、种植水平不一等问题,走进了品质良莠不齐、卖不上价格的困境,一度只能卖到一根1块钱。这两年,我和其他专家帮助当地农民做品种的提纯塑状,并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使萝卜品质得到了提升。
去年11月中旬,一场别开生面的萝卜品评会在潍坊召开,“潍县萝卜”的种植大户们齐聚一堂,同场竞技。来自全国各地的萝卜经销商,竞相抢购“金牌潍县萝卜”。在萝卜应时的季节,这些“金牌潍县萝卜”可以卖到一根3块钱。
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
为乡村振兴画上生态底色
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作为林业人就要树立生态保障,确保乡村振兴的底色,原山林场在这方面要走在前列。
原山林场60多年的改革发展,成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去年以来,原山林场更加注重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打造了“爱心原山”公益品牌,与源西村建设猕猴桃种植基地,与和平村发展苗圃,筹备成立林业合作社。通过跟李家窑社区、源西村、和平村、西域城村等周边多个村居开展合作开发或定点帮扶,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种植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乡村周边的绿化美化和道路出行,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带动村民一起发展致富,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今年1月,原山林场召开了新时代绿色发展大会,制订了未来三年目标计划。面对当前形势,我们一方面抓疫情防控,一方面抓生态保护和复工复产,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为生态山东和美丽中国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徐剑波:
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必须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一线农业工作者。在这两个方面,农业高校都责无旁贷,必须扛起这份使命担当。
一年多来,山东农业大学聚焦强农兴农,把总书记的嘱托和省委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落到实际行动上,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输血”与“造血”并重,实施人才“筑峰”“杰出青年人才”培养等专项工程,为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形成了招才引智的“磁场效应”,高层次人才数量显著增加,人才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比如,李斯深教授凭借“山农29”“山农30”两个品种和配套技术,两破冬小麦全国单产记录,为实现小麦高产提供了山农方案;储昭辉教授首次在国际上克隆玉米纹枯病抗病基因,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资源和有效途径。
同时,我们始终把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作为立德树人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培养路子,为公费农科生“量身定制”专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引入基层农技部门和知名农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规格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升。学校还活跃着200多支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他们依托专业优势,立足学用结合,深入生产一线带领群众脱贫攻坚,有的被农民称为“月季王子”,有的成了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沾化冬枣、潍县萝卜、烟台苹果、金乡大蒜……这两年,山东着力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特色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和产品众多,是山东农业的优势和亮点,也是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增长点。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过程中,山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这对农民增收形成了有效支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德顺:这两年,我经常带着团队到沂南县双堠镇考察,帮助当地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径。每次去都能看到村庄的一些新变化,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里还多了一些回乡创业的能人。村庄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山东省派驻到村的“第一书记”和基层党组织所做的大量工作是分不开的。我接触到的“第一书记”有思路有魄力有责任感,敢闯敢干,他们熟悉政策,能够把先进发展理念带到农村,也能整合协调大量资源,为农村发展带去了新动能。
云南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姬翔生:去年,我们在莒县招贤镇的现代化温室大棚里,种出了高品质的玫瑰花。起初,我并不看好在北方发展玫瑰鲜切花产业,因为相较于云南,山东的花卉产业基础较弱、土壤环境先天不足。但山东省乡村振兴驻莒县服务队的队员们“店小二”式的招商服务打动了我,他们先后三次前往云南与我面对面交流,给我带去了一系列的“政策红包”。让我决定带着团队从云南来到山东安家。从合作签约到种出玫瑰花,我们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们指导当地的花农改良种植技术、成立合作社,与我们一起走上鲜切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滕州市南沙河镇北池村党支部书记秦应炼:今年春节,我们村在国外定居的姐妹俩回家过年,对我说:村子变化太大了,比外国的农村也不差。这是因为,我们坚持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北池村地处城郊,村里有一些闲置的厂房。村里成立了经济股份专业合作社,800多名村民入股,集资整修、新建厂房往外租赁,建起了北池工业园,入园规模以上企业8家,去年纳税1000多万元。1600多位村民中,有400多人在工业园就业,每年工资总收入近2000万元。除此之外,去年合作社每股还分红100元。村民钱包鼓起来了,420户拥有汽车500多辆。产业振兴不仅让村民增加了收入,村集体也收入大增。我们按照村民意愿美化乡村,让村子更宜居。
淄博市博山区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上瓦泉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过去一年,瞄准大榛子产业,我们以上瓦泉村为中心向周边村庄辐射,成立瓦泉片区榛子产业联村党委,充分利用荒山资源打造万亩榛子产业基地,通过游客采摘和深加工业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同时,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密不可分。如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小河潺潺穿村而过,村内老房改造的精品民俗错落有致,上瓦泉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田园风光正在成为“聚宝盆”。
栖霞市亭口镇衣家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我们村以前缺水少路,水上不了山,大樱桃常常旱死,每年收苹果只能用扁担挑下山。宁可干穷了,不能等穷了!在党支部带领下,全村老少用7个月时间,人工开垦山路5.5公里、铺设水管50多公里、修建蓄水池3个,终止了建村300多年缺水少路的历史。这两年,我们又响应市里号召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养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把衣家村发展得越来越好。
省农业农村专家顾问团农经分团副团长刘同理:推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的农业农村出现了很多重要性、方向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在农业产业方面。当前,我省已基本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拥有包括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终端型等多种新业态。同时,产业体系中的各经营主体正迸发出强劲活力,具体来看,我省有9000多个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多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7万多个家庭农场,这些先进的现代经营主体,带动广大农户初步实现了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杜辉升 石如宽 张晓帆 段婷婷 郑莉 孙源泽 杨淑栋 纪伟 毛鑫鑫 方垒 张环泽 刘磊 吴宝书 栗晟皓 从春龙 采访整理并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