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产业、人才、文化……代表委员为山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言支招
摘 要:“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山东脱贫攻坚锁定的三大重点。根据山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安排,2020年山东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布局。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怎样防止返贫?产业振兴对脱贫攻坚有哪些意义?今年两会上,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山东脱贫攻坚锁定的三大重点。根据山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安排,2020年山东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布局。如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怎样防止返贫?产业振兴对脱贫攻坚有哪些意义?今年两会上,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从黄河滩到沂蒙山 山东脱贫攻坚锁定三大重点
银山镇耿山口社区
2020年5月的一天,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社区,78岁的丁礼芹正和老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晒太阳。80㎡两室两厅的新房窗明几净,地上铺着瓷砖,屋顶架着中央空调。自2017年从旧村搬到新社区后,告别了洪水隐患和崎岖山路的耿山口村村民,在生活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距离白龙湾村200多公里外的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常坪村,67岁的村民王焕合也搬进了新居。“政府帮我们盖了新房,还帮我们想办法多挣钱!”王焕合告诉记者,他是借助蒙阴县下达的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政策,申请到了2.3万元补助,自己又凑了2万多元,在2019年盖起了干净亮堂的新平房,告别了居住了40多年的危房。
王焕合与老伴住进了新房
“黄河滩、沂蒙山、老病残”,是山东脱贫攻坚锁定的三大重点。根据山东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安排,2020年山东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布局。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0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中又进一步提出,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记者从山东省发改委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底,黄河滩区迁建的247亿元投资计划全部下达完毕,27个外迁社区中12个搬迁入住,28个村台安置社区全部开工,其中4个主体完工,33.9公里济南护城堤工程投资完成率达到39%,99个旧村台改造提升工程完工15个,473公里临时撤离道路完工420公里。16个涉迁县区中,已有惠民县、菏泽牡丹区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和群众搬迁任务,各类工程累计安置10.6万群众,占规划安置人口的17.7%。
强化举措防止返贫 对“长短腿”要精准施策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硬任务,既要坚持现行的脱贫标准,又要强化扶贫举措,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政协委员王树理说,要确保剩余的少数贫困人口不再返贫,脱贫的任务仍然很艰巨。他建议,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做法和经验,把成功的经验丰富起来,坚持下去;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短腿接长,补齐短板。
记者注意到,山东一直以来坚持通过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实现稳定脱贫。2016—2019年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94万个、总投资158.6亿元,年均带动贫困户42.2万户。规范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出台《山东省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推动扶贫资产持续积累使用。累计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22.8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3.5万人次,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外出务工40.1万人。实施“雨露计划”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累计资助13.7万人次。
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201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政策措施推进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把菏泽和临沂2个市、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200个重点扶持乡镇(街道)、2000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4个2”重点区域和黄河滩区作为我省深度贫困地区,统筹调配全省资源予以倾斜。
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到2019年底,全省有脱贫享受政策人口197.9万人。
代表委员谈脱贫 产业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实现脱贫要靠产业振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奠定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乡村才能不断增添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天中街道南城社区支部书记马化彬说。作为一名从贫困家庭中走出来的干部,他带领社区村民改造养鸭大棚,种植食用菌,建设高标准大棚,并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马化彬认为,产业扶贫要立足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转型升级。以南城社区食用菌产业为例,要优化现有菌种,拉长产业链,提高食用菌附加值,通过打造集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示范园区,打造绿色、健康农业联合体。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也认为,发展产业才能使老百姓真的赚到钱。而想要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是最核心的要素。
“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懂农业科技的人才。”张宪省说,近些年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农专业生源报考有限,特别是优秀生源严重不足。因此,他建议国家出台持续性鼓励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学农爱农,投身农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他建议,国家扩大推行免费农科生政策,进一步提升免费农科生的吸引力;对乡村振兴急需的种植、养殖等涉农类专业学生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实行不定向就业,并纳入提前批招生。同时,在全国本科院校范围内,遴选部分学科实力突出、优势明显的农林高校进入强基计划,对传统优势涉农专业的部分学生实行本硕博贯通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深层次农业科技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李掖平则从文化扶贫的角度提出建议。“扶贫工作是一项应该系统规划的大工程,经济扶贫、技术扶贫、文化扶贫应该统筹推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科技扶贫已普遍推行并初见成效之后,文化扶贫是更为关键更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李掖平说,通过文化扶贫,使贫困人群真正树立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思想意识,以不等、不靠、不拖、不颓、不服输的拼搏勇气,巩固好已取得的脱贫成果。同时,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使其在获得一定的科技技术和项目之后,能举一反三,并与时俱进、灵活调整、不断提升完善,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拓展,从而巩固脱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