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全国首创!周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活力迸发
摘 要:◆11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已实施102项 ◆至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288家资料:孙源泽 制图:于海员8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
◆11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已实施102项 ◆至今年7月,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288家
资料:孙源泽 制图:于海员
8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周年总体建设情况。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围绕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现良好开局。
截至今年7月,山东自贸试验区新设外资企业288家,实际使用外资14.4亿美元,占全省的9.9%;完成进出口2209亿元,占全省的11.8%。自贸试验区担负的112项试点任务进展顺利,已实施102项,实施率为91%。探索形成6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7项具有全国首创性,并得到国家有关部委认可。
省商务厅厅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德平介绍,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扎实推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实施“负面清单”赋权,除法律法规明确不能下放的213项省级事权外,其他均可根据片区发展需要、承接能力和实施条件下放实施;省有关部门、中央驻鲁单位加强与片区的沟通交流,海关、外管、市场监管、住建等单位出台143项具体举措,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任务落地实施;建立山东自贸试验区创新研究中心,为自贸试验区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等方面不断释放新动能。通过全面落实2020版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吸引了日本东丽、英国BP石油等一批世界500强项目落户;优化过境贸易操作流程,青岛港中转作业时间缩减60%,日韩过境货物港口端操作费用降低80%;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需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提单”模式,实现“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推动贸易和投资领域人民币跨境使用,今年1-7月浪潮、重汽等4家公司跨境人民币资金池收付金额17.5亿元。德国安顾集团8.82亿元战略投资泰山保险,烟台片区引入2家外资银行。青岛片区落地全省首家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企业,投资基金首期规模1.82亿元。
一年来,山东自贸试验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济南片区“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审批模式改革,使费斯托济南全球生产中心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青岛片区规范政府投资类和社会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全流程时间控制在80个工作日以内,比全省、青岛市分别压缩20个和5个工作日。烟台片区首创投资建设项目“四书合一、三一审批”制度,审批时间压缩3/4,支出费用减少60%。
此外,山东自贸试验区差异化探索凸显成效。围绕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青岛、烟台片区强化在海工装备、海洋生物种质、涉海金融服务等领域先行先试。青岛片区创新研发10项自动化码头技术,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创造了每小时44.6自然箱的世界纪录。烟台片区建设了现代化海洋种业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打造“从一粒鱼卵、一套装备到一条完整产业链”支撑种业发展的山东模式。
自贸试验区还充分发挥山东对日韩优势,重点在国际合作园区、便利化通关合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济南中日国际医疗科技园、青岛日本“国际客厅”落地运行,烟台中韩产业园建设加速推进。
未来我省将加快推进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对未实施的加大攻坚力度;建立前沿新兴产业市场准入和事中事后管理规则标准,将新金融、新贸易、新科技的管理职能赋予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型开放吸引全球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带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围绕国家赋予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鼓励三个片区积极开展差异化探索;支持自贸试验区与国家级新区、开发区等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政策互惠、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