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要让年轻人成为主力军”
摘 要:“石窝剧场是国内首个利用采石坑改造的露天剧场,看到它不久前获得了素有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ArchitizerA+Awards专业评审奖,我很高兴。
□ 本报记者 郑 莉
本报通讯员 阮宝勇 田常力
“石窝剧场是国内首个利用采石坑改造的露天剧场,看到它不久前获得了素有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ArchitizerA+Awards专业评审奖,我很高兴。当然,我更高兴的是看到它能服务于当地的老百姓,成为环翠轻户外运动小镇生态样板片区中一个突出的特色节点。”日前,石窝剧场的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何崴,在石窝剧场下的咖啡馆对记者说。
何崴表示,就像商品能引导消费一样,建筑可以引导人的行为,诱发公共聚集,提高村庄活力。“胶东村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经过一轮规划,但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如今,要尽可能弥补这一缺陷,打造石窝剧场的初衷就在于此。我看到大家在这里举办乡村音乐节、太极拳比赛,甚至跳起广场舞,说明这个‘石窝子’的改造是成功的。”他笑着说。
谈到再次来到乡村,何崴表示,他要用自己的设计帮助当地的村庄把活力“找回来”,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正在实施的环翠轻户外运动小镇项目就是重要依托。
“作为一种最轻松自如的运动、旅行及生活方式,轻户外的大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非常受当下年轻人追捧。”之所以定位“轻户外”,何崴有自己的想法:“年轻人是最富消费力和创造力的,乡村要振兴就要让年轻人成为主力军。要重新给年轻人希望,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村庄不是衰落的,是能看到未来的;要重新塑造乡村公共空间,有了公共空间才会有公共生活,乡村的凝聚力才会回来;要重新塑造产业,建筑物好看非常重要,但是能生活得好更重要,年轻人才能留得住。”
项目去年10月启动实施,是何崴带领团队根据环翠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的要求,结合村庄规划、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实际规划设计的。
“小镇按照‘一轴两环六区’的空间结构打造,‘一轴’是轻户外运动体验轴,‘两环’是休闲自行车环路和山地自行车专业赛道,六个功能区包括西庄村的亲子体验区、台下村的户外营地区、五家疃村的赛事活动区、北七夼村的水上运动区和康养社区、东西七夼村的乡村体验社区。”何崴介绍说,通过“一轴两环”将六个功能区串联起来,沿途布置丰富多样的节点,形成一个以“轻户外”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样板片区,打造“轻出行、微户外、绿色运动、健康生活”的境界。
小镇共规划了30个特色节点,山地自行车赛道、特色民宿和童忆园等12个节点已建设完成。何崴告诉记者,要做活乡村旅游,吸引游客前来,需要具备“有的玩、坐下来、住一晚、带着走、可以晒”这五个要素。他表示:“说到底,就是要打造亮点。面上的工作是基础,如果没有一些特色节点作为‘高光’,就会让整个区域显得有点儿平淡。石窝剧场就是具有很强传播力和首位度的点,游客来了很愿意拍照晒到朋友圈,通过图片会诱发消费欲望。”
受疫情影响,何崴有半年的时间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了解小镇建设情况。8月17日抵达环翠区后,他立即乘车到各个施工现场考察进度,并与区、镇(街道)领导讨论下一步的工作怎么推进。“今天很多地方我也是第一次看,当地政府部门的执行力特别强。”何崴说,“就拿石窝剧场门前这条河来说,小镇的户外运动体验轴正是沿这条河打造的。我第一次来考察时,这条河因为长期没人管,有些淤塞,水流稀少,景观性很弱。经过一年的梳理,现在不仅景观性提升了,而且在很小的一片水域,就看到了6只白鹭,有村民说已经在这儿生活了一段时间了。”
“业内有句话,验证环境改善就看是不是‘鸟回来了,虫子回来了,年轻人回来了’。现在小镇建设已见规模,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位老奶奶说从来没见过村里一下子来这么多年轻人。除了游客,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了,开民宿、办农家乐或者参与其他跟乡村旅游相关的产业。我感觉这些村子重新迸发了活力。”何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