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繁體中文

“人民楷模”朱彦夫拖重残之躯带乡亲致富,极限精神感动网络名人

    摘  要:进入秋天,“沂源红”苹果挂满了枝头,这里的农民靠着种植苹果走上富裕之路。张家泉村村民看着村里1000多亩果林,大家都会感念一个人——朱彦夫。朱彦夫,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19年9月,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以及国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进入秋天,“沂源红”苹果挂满了枝头,这里的农民靠着种植苹果走上富裕之路。张家泉村村民看着村里1000多亩果林,大家都会感念一个人——朱彦夫。朱彦夫,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2019年9月,他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以及国家“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人民楷模”朱彦夫拖重残之躯带乡亲致富,极限精神感动网络名人

  9月22日,“金秋齐鲁看丰收—2020返故乡·看发展”网络名人行来到沂源县朱彦夫党性教育基地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战场中的英雄 生活里的强者

“人民楷模”朱彦夫拖重残之躯带乡亲致富,极限精神感动网络名人

  1933年,朱彦夫出生在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他从小家贫如洗,14岁时就毅然参军,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上百次战斗。

  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朱彦夫身负重伤,他回国先后接受了47次手术,昏迷93天后,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但是朱彦夫失去了双手、双脚和左眼,留下了满身伤疤,右眼视力仅有0.3,体重不足30公斤,“身高”仅有1.32米。

  朱彦夫一度想到了死,但是坚强的意志鼓舞着他:我是共产党员,党员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

  他试着用残臂自己吃饭,一个动作每天要琢磨练习成千上万次,一气儿练了几十天。最艰难的是训练自己站立,摔倒、爬起来,再摔倒,再爬起来。靠着坚强的意志,朱彦夫学会了自己吃饭、如厕、装卸假肢、刮胡子、划火柴、写字等,他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带领村民致富 书写极限人生

  1956年, 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了他牵挂的故乡张家泉村,又接着攀登人生高峰!

  1958年,朱彦夫开始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而当时张家泉村贫困落后,土地只有500亩,还多是贫瘠的土地。在朱彦夫的带领下,张家泉村开始了与山、水、电较量的三大战役。

“人民楷模”朱彦夫拖重残之躯带乡亲致富,极限精神感动网络名人

  土地少,他就带领乡亲们整山造地、开山填沟、整修梯田,在此后的20多年里,张家泉村填平了3条深沟,新增粮田200多亩。缺水,朱彦夫就请来水利工程师帮助测量和规划选址,修建水池和水渠。不通电,朱彦夫就开始高山架电,1978年,张家泉村便通上了电。

  这些农田、水电工程,现在张家泉村人沿用至今,受益至今。

  网络名人们走在张家泉村,驻足在朱彦夫当时带领乡亲们修建的石堰,无不震撼。网络名人魏涛说:“看了朱老的事迹非常感动,我们要把朱老的精神宣传出去,我们更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当天,网络名人门还走进朱彦夫旧居、张家泉村夜校参观。在发展的同时,朱彦夫还意识到脱贫先脱盲,于是他在村里办起来夜校。腾出自己的房屋,自费购买书籍,自己拄着双拐步行到两里地外的教室当教员,亲自带着全村人学知识。

  25年的村支书生涯,朱彦夫兴办学校、发展教育;发动群众填沟造田、兴修水利、架电修路、种植林果,终于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温饱殷实的好日子。

  卸任后,朱彦夫便开始写书,用嘴含笔写,残臂夹笔(抱臂)写,铁圈套笔写……整整7年,用掉半吨稿纸,终于在1996年7月,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

  极限精神感动众人

  2018年,沂源县委县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修缮了朱彦夫旧居、张家泉村夜校,配套提升棚沟造地、红山梯田、大口井等教学点,建成参观者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同教育的体验式、综合性党性教育基地。

  在朱彦夫事迹党性教育基地,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再现了朱彦夫革命时期英勇作战、退伍后回村带领群众治山治水、脱贫致富和残肢抱笔书写极限人生的生动场面,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网络名人四分三十三秒说,自己被朱彦夫同志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同时倍受鼓舞。

作者:丛萍 孙晨   网络编辑:鞠月芹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