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滨州阳信做好“牛文章” 富民强县奔小康
摘 要:山东阳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洪彬说:“进行了精准发力,这样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老百姓的致富渠道。”
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3日讯 10月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做好“牛文章” 富民强县奔小康》,具体如下:
山东阳信县立足传统肉牛产业做好“牛文章”,通过典型示范、品牌引领、产业提升,推动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为县域发展、百姓增收探出新路。
这几天,阳信县的养殖大户马宗辉正忙着为自家的1000多头牛准备口粮。马宗辉说,实行“粮改饲”以来,大伙儿用青贮玉米代替过去的秸秆和精料喂牛,利于营养吸收。
山东阳信县肉牛养殖大户马宗辉告诉记者:“每天每头牛是需要15公斤,相比之下,喂青贮比(过去)这个黄贮,每天(每头牛)要节约成本三块六毛钱。”
降低了成本,又能让牛吃饱吃好,提升牛肉品质激发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可传统的屠宰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高端市场的需求。为此,阳信县扶持起一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龙头企业。一头牛进入现代化的屠宰流水线,很快就能完成精细分割和包装,根据肉的部位和用途不同,最多能形成200多种产品。
山东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刚介绍:“每头牛由原来的3万多块钱,现在增加到了4万多块钱,高端的黑牛,能够达到A5级出品的,一头牛可以增值到18万。”
目前,阳信县有肉牛屠宰加工企业76家,年屠宰加工能力120万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当地又将重点转向牛粪、牛骨和其它废弃物,在牛副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现在,全县有16家大型有机肥厂,皮革加工、牛骨雕刻、牛毫毛笔等特色产业也做得有声有色。
山东阳信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杨洪彬说:“进行了精准发力,这样延长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老百姓的致富渠道。”
现在,阳信县存栏肉牛28.3万头,全产业链条总产值达550亿元,累计带动12万人就业。
山东阳信县劳店镇北潘村村民刘成延说:“(全家)现在都打工,一年也落个十来万,我感觉到很知足,已经奔上小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