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繁體中文

新动能·新山东丨山东临沂:市场化改革引领高新区破茧重塑

    摘  要:开发区改革是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变化,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变局中开新局?山东临沂国家级高新区瞄准靶心,功力对内,大胆突破,主动求变,确立了新方位、新坐标,展现了新作为、新气象,他们破茧重塑的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编者按】开发区改革是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变化,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不适应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变局中开新局?山东临沂国家级高新区瞄准靶心,功力对内,大胆突破,主动求变,确立了新方位、新坐标,展现了新作为、新气象,他们破茧重塑的经验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图1-1.jpg

  临沂高新区中央创新带鸟瞰图

  金秋十月,层林尽染。山东临沂国家级高新区一片激情澎湃。

  点燃这份激情的是山东省关于开发区改革的一系列新举措。去年7月,该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引发全国高度关注,也让身处革命老区腹地的临沂高新区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一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之中。

  临沂高新区坐落于临沂城区西南,始建于1992年10月,总面积165.5平方公里,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革命老区中第一家国家高新区。

  一年多来,临沂高新区大胆突破影响发展的各种障碍,树立机遇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体制初步理顺,效率明显提高,活力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预计到2020年底,临沂高新区将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9.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同比增长9.8%;进出口总额45亿元、同比增长105%;实际利用外资6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8%,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图2.jpg

  高新区热气腾腾的建设工地场景

  聚焦主责主业 靶心瞄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自山东省《实施意见》颁布以来,如何更好地聚焦高新区经济主责主业,打造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一直是临沂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纪民带领的一班人潜心研究的时代课题。

  十分繁忙的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刘佗正在思考一篇党工委交给的“命题作文”:《抓落实》。题目字数不多,但对他来说,做好这篇文章着实不易。

  “定位要精准,目标要明确,一切都得围绕高质量发展来做文章。”有着多年国内和海外工作经验的刘佗和我们攀谈起来。

  高度决定未来,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谋长远的眼光。临沂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经过多轮调研,决定把未来发展定位在打造产城融合的“高新科技城”建设上,使之汇集各种要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新高地。目前,高新区按照“一城引领、三核支撑、五线带动、八园协同”(注*)的总体布局,围绕磁电、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兴建材等主导产业进行了全面布局。磁电产业技术研究院、5G+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元器件及其功能材料创新型产业集群等一系列研发中心、孵化器、加速器、高端产业园、数字经济园区等拔地而起,今年确定的41个重点项目稳步推进,“高”“新”特色产业定位更加明显。

  发展是硬道理,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采访中我们了解到,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今年以来,临沂高新区共签约落地产业项目6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467亿元,其中引进投资过百亿元项目2个、过10亿元项目7个、过亿元项目25个。投资200亿元的未来交通应用科技小镇、投资107亿元的“文博小镇”、投资20亿元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12.6亿元的创新港国金智造产业园、投资10亿元的宏领智能科技项目陆续上马......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该区经济建设逆势而上,成绩骄人,发展支撑坚实有力。

  激活内生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刀刃向内才能打破藩篱,释放改革激情。刘佗向我们介绍,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坚持精简机构,强身瘦体,对全区原有部门优化整合,除必须保留的之外,取消了原有全部所属事业单位,新设党政办公室、党工委组织部、经济发展办室、科技创新办公室、财政金融办公室、园区建设办公室、投资促进中心、行政审批服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9个机构,整合后核减23个部门,压减比例超过50%,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和效率大幅提升。

  剥离整合高新区社会事务,让主管部门锁定主业,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改革的必由之路。据了解,高新区将涉及民生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放给镇街;成立了3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承担镇街范围内产业、项目和企业等各类经济发展职能,强化镇街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梳理剥离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职能49条,理顺管委会与镇街代管职能,强化镇街的社会管理职能,探索出了一条管委会社会管理职能剥离下沉的改革之路。

  “思路正确、目标明确、政策具体,措施得力,关键是要进一步‘抓落实’”。刘佗认真地说。

图3.jpg

  山东汉光电缆项目效果图

  向市场要效益 多元化经营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位于临沂高新区中央创新带的山东汉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汉光”)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派繁忙。

  这个从江西引进的电缆项目占地11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亿、年税收4000万,带动当地就业超过600人。

  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山东汉光临沂高新区项目负责人刘跃进告诉我们,山东汉光是“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项目,各项经济指标、环保指标都立下了“军令状”。“自今年5月项目签定后,之所以紧锣密鼓、不分昼夜地施工,就是要兑现我们的承诺。”

  汉光电缆是江西一家集生产电线电缆的高新企业,行业内排名前十,产品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并销售多个国家和地区。

  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的刘跃进热情而朴实。他对高新区耳目一新的“高新速度”印象深刻,专门用“用心”“贴心”四个字来表达对临沂高新区的印象。

  “土地挂牌出让合同签约后仅3小时,项目规划、土地、建设等‘六证’就‘齐发’到我们手中,高新区的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各个部门贴身服务,‘拿地即开工’为我们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贴心和用心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倍感暖心”。刘跃进说。

  为山东汉光贴心、贴近服务的正是高新区新成立的一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也是高新区向市场化要效益改革出的新做法。

  《实施意见》发布以来,临沂高新区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先后组建成立了临沂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临沂产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临沂高新资源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个集团公司,选派60名优秀机关干部成立了三个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并将开发区运营职能剥离给专业运营公司承担,多元化经营服务体系雏形初现。

  原临沂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集团实现转型经营后,面向市场的活力得到释放,2019年当年实现利润3629万元、超额完成20.97%,税收3196万元、超额完成6.54%。

图4.jpg

  凭能力定岗位的公开比选机制让有为者有位

  让有为者有位 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抢先机

  今年4月,一则公开选聘干部到企业的消息引发了临沂高新区的“爆点”,面向全区公开选聘干部到国有企业的公告一出,如同一块巨石投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波浪滚滚。

  “到企业工作,原来的公务员或事业人员身份怎么办?”“公开选聘有没有猫腻、会不会‘近水楼台先得月’?”种种拷问直指相关人事部门,也让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崔荣军压力倍增。

  “报名到国有企业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可是到了第五天,才有20多人报名,大家明显有顾虑。”回忆当时的情景,崔荣军这位在临沂市率先打破人事改革的“操盘手”,说那时自己真是睡不着觉。

  “发展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崔荣军说,既然上了战场,就得突破阻挡在面前的碉堡,这点绝不能含糊。

  于是,他召集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将政策解释到位;把报名到国有企业的同志挂上办公楼的大屏光荣榜进行实时公布,再次搅天动地。

  功夫不负干事人。果然,第二天开始,高新区机关大屏幕上显示的报名者越来越多,几天时间就有近200人报名到企业工作。

  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公平公正就成了凝聚人心的关键。怎样才能做到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呢?

  崔荣军介绍,自9月份以来,高新区密集开展了2轮双向选择和五轮公开竞聘。在公开竞聘顶层设计上,科学设置了公开述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等权重,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做法,让参加竞聘的同志比一比、晒一晒,“以实绩论英雄”“凭能力定岗位”;每名同志都给了2次以上的竞聘机会,同台竞技,不分身份,公开透明;将组织人事纪律摆在前,把托关系、打招呼、递条子的人踢出局,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这种模式被崔荣军称为“公开比选机制”。

  过去倚重的干部“身份管理”一下子转向“岗位管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身份也一下子可能转变为企业身份,但这对于应聘者来说,观念转变了,身份已经成了“过去时”,岗位才是干事创业的“首要素”。

  人事改革成效显著,赢得了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一致认可。

  原科技发展局黄云涛第一轮参加了部门单位副职岗位的竞聘,没有成功;第二轮“卷土重来”,再次竞聘副职级岗位,经过四轮抽签和分组公开竞聘,最终“打败”25名竞聘对手,位列A组第1位,成功竞聘。

  黄云涛对我们说,这次干部公开比选制度把高新区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思想上、能力上都上了新台阶,对自己的思考也更多了。

  活力四溢的姑娘孙芳(化名)原来是一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此次“双向选择”科技创新工作办公室岗位时落聘。她说:“通过比选让自己看到了差距,虽然刚开始十分郁闷,但在组织的耐心帮助下看清了差距,找到了方向,也重振起了信心。”

  9月30日,高新区再次向全国发布干部选聘公告,共有广东、天津、辽宁、陕西、四川、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22个省市共370余名同志报名竞聘19个工作机构正副职岗位,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图5.jpg

  临沂市政府党组成员,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纪民(中)带队督导项目建设

  勇于责任担当 构建清明清廉的政治生态文明

  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高新区原有的工作布局,也让刘纪民书记从大年三十起就放弃了所有休息,带领班子成员迎头应对新的风险挑战。

  疫情严格防控、改革绝不停步、经济必须发展、民生确有保障。新的变化考验着领导班子每一个人的担当勇气和谋略智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成为大家的一致共识。于是:

  ——党员干部挺身在前,深入各个企业,为企业送去了急需的防疫抗议物资;安排车辆接送企业务工人员,确保疫情期间的用工;立即启动了“用工补”“融贷补”“防疫补”政策,企业获益8000余万元;高新区领导亲临企业送去年度政策兑现奖励5200万元的真金白银,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百名干部帮百企”的联动帮扶纾解了企业融资、人才、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困难。

  ——凝神聚力抓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产业化项目69个,科技孵化、区域总部、金融保险类项目171个,计划总投资467亿元;新引进备案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盘活及处置闲置低效土地2068亩,用地保障进一步加大;简化手续流程,“拿地即开工”缩短了建设周期,为项目单位节约了资金流。

  ——落实“人才科技新政30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8条”等激励政策,引进各类双创人才280余名;在全市率先取消了高学历人才津贴择业期限制。人才工作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开发区第1名。

  ——城乡改颜换貌,配套更加完善;教育、卫生、环境、脱贫攻坚等民生工程务实有效,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改革是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采访中,我们通过和高新区干部群众的“零距离”接触深刻感到,临沂高新区改革之所以成绩斐然,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班子以身作则、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环境。

  且不说在干部选拔上不得利用职务插手,也不说任何领导在涉及老百姓利益时都禁止与民争利,即使合规的利益,班子成员也不能动用“特权”。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为了更好地发展教育,高新区引进全市排名靠前的临沂一中与高新区高中合作办学,并投入1.5亿元资金改扩建校舍,合作后的高一年级有20多个入学指标空缺。在这种难得的指标面前,高新区领导班子为了不给学校增添负担,做出了放弃特权、指标一个不用的决定。此举在干部群众中一时传为佳话。

  临沂高新区谋划的高新科技城三年攻坚计划,今年是关键之年。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对常规的突破,让高新区站在了历史突破的临界点上。刘纪民书记说:“改革只会越改越好、越改越活,越改到深处,越有新机遇。构建新发展格局,让经济腾飞,让人民群众受益是我们的宗旨。现在,全区上下正快马催鞭,努力拼搏,将以优异的成就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可以预见,2021将是临沂高新区的起势之年。

图6-1.jpg

  创业高地,科技新城

  注*:一城引领,即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新科技城。三核支撑,即围绕龙湖和罗西街道、马厂湖镇驻地,形成三核鼎立的协同发展态势。五线带动,就是规划建设沿高新大道现代商贸服务线、沿科技大道创新创业孵化线、沿龙河打造科技人才港形成的城市景观线、沿G2高速现代物流线、沿西外环产业园区发展线等五条带动线。八园协同是指按照“园中园”的发展模式,全力建设科技孵化、磁电、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慧物流、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生态旅游八个园区。

  纠错热线:0531-83122110  

作者:胡洪林   网络编辑:高原 值班主任: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