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山水,“擦亮”古村,贫困村成了“桃花源”——千佛崖村山货不用赶集卖
摘 要:11月14日周六,下午3点,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千佛崖村54岁的养蜂户孙业玉,早早地收起了家门口的小货摊。
□通讯员王启蒙报道 千佛崖村山清水秀,原始村落格局完整。图为游客在庙南峪自然村的小河上流连。
11月14日周六,下午3点,枣庄市山亭区凫城镇千佛崖村54岁的养蜂户孙业玉,早早地收起了家门口的小货摊。一个多月前的国庆长假,他存下的98斤蜂蜜,10月5日中午就卖光了。这一周邻居陆续送来让他代卖的小米、板栗、核桃、绿豆等,今天下午也基本卖完了。
孙业玉养蜂30多年了。他说,早年自己是走街串巷卖蜂蜜,后来赶集卖。2016年以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现在不用出门就能卖掉,而且卖得比集上一斤贵5元到10元,好蜂蜜一斤卖30元。其他村民家里的山货也是这样,不用赶集就能卖掉。有的城里人,还专门找到庄户家买山货。
千佛崖村位于枣庄北部山区,所辖的河口、千佛崖、庙南峪、马庄、定盘山口等5个自然村,从西向东镶嵌在一条绵延5公里的山谷中。
而几年前,守着好山好水,千佛崖村却是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人均一亩山岭薄地,一半的村民在外打工,村集体没企业、没产业,集体经济空壳。2015年,全村326户1327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393人。5个自然村中,3个村没有硬化路,2个村没有自来水,村民从山上挑水吃。
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道军说,村庄的变化,集中发生在2015年之后。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村外,政府修通了环城绿道,千佛崖村的穿村公路被拓宽、美化,成为了这条绿道的一段;村内,当时省派“第一书记”、青岛海事法院法官郭彦滨和时任千佛崖村党支部书记、十九大代表、大学生村官李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2015年以来,千佛崖村累计利用各类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了2座出村桥,硬化了出村路,完成了道路硬化户户通,安装了路灯;实施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5个村全吃上了自来水;整修了高压线路、扩容了变压器……这些变化使得城里人来村方便了,村民居住安全了,也为发展民宿等产业打下了基础。
城里人最喜欢千佛崖村的水,特别是在流水绕村的庙南峪。2016年以前,庙南峪的小河,还是烂树叶、泥沙、乱石遍布。孙业玉的二哥孙业启亲自参加了河道清淤。孙业启说,2016年河道清淤时,用挖掘机挖、用翻斗车运,足足清了一个礼拜,终于露出了河底的石板。
刘道军说,河道清淤之后,庙南峪重铺了河两岸的石板路,加高了拦水坝,存住了山泉水。千佛崖全村又花了半年时间,清垃圾、清“三堆五垛”,老村的自然面貌显露出来了。游客越来越多,村民办起了农家乐、开起了采摘园。
沿着青龙绿道,千佛崖村这几年冒出了十几家采摘园。一到采摘季,赶上假期,村民宋昂烈的猕猴桃采摘园,每天有六七伙游客前来采摘。红心猕猴桃卖15元一斤,黄心的卖10元一斤,一天能卖七八百元。村民刘祥经营着一个16亩的葡萄大棚,各品种的葡萄搭配,从6月下旬能卖到9月底。“去年葡萄挂果以来,我从来没赶集卖过,都是靠采摘卖掉了。”刘祥说。
千佛崖村两侧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60岁的村民刘珩当了十几年护林员。他说,20年前这一带山林就禁砍禁伐、禁止牛羊上山了。石灰厂、石子厂,十几年前就封了,现在一块石头也不让挖了。
“现在,村民都自觉了。别说自己上山砍树、放羊,就是看到游客折树枝、扔垃圾,他们也会去阻止。”他说,“这几年村民靠‘绿色’增收了,大家都知道了,好山好水是最大的财富。”
凫城镇党委书记刘伟说,千佛崖村的“绿色小康路”才刚刚开篇。近年来,山亭区以优美生态作为自身的最大优势、最强长板,确立了“生态立区”战略,而凫城镇集中了诸多优势旅游资源。凫城镇计划,将庙南峪与史传孔子听“孺子之歌”处沧浪渊、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王家湾、有“小九寨”之称的龙门观水库等景点联合打造,提升知名度,让好山好水进一步强村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