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繁體中文

"齐"心"鲁"力|战疫让东方智慧绽放新魅力——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侧记

    摘  要:中国曲阜尼山,2571年前先贤孔子的诞生地,以推动不同文明交融互鉴为使命的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近期在此举行。代表不同文明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共襄这场思想的盛宴:穿越了千年的儒家思想,为何经久不衰?让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东方智慧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 (文/本网驻济南记者杨文、吴书光、孙晓辉)

  中国曲阜尼山,2571年前先贤孔子的诞生地,以推动不同文明交融互鉴为使命的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近期在此举行。代表不同文明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从世界各地赶来,共襄这场思想的盛宴:穿越了千年的儒家思想,为何经久不衰?让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东方智慧又有着怎样的魅力?

  抗疫行动彰显儒学价值

  在第六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15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以“现场”和“在线”两种方式进行文明对话,探索多元文明的相融途径,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加拿大学者、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说:“人们都认同相互尊重的跨文化对话的必要性,但更为重要的是,将认同转变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切实行动。”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个新的重要节点。与会者认为,中国秉持“协和万邦”理念,在国内疫情尚未解除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向出现疫情的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派出医疗队,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色更加闪亮。

  2000多年来,以孔子学说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构筑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已在全球广泛传播,不仅在东亚等地区影响深远,在西方文明主导的地区也涌现了一大批和贝淡宁类似的孔夫子“追随者”。

  “我很欣喜地看到中国在世界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作出了重要贡献。伟大的思想家孔子说过‘德不孤,必有邻’,让我们继续将这种不朽的智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集思广益中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一份他签名的中文贺信中表示。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发起者和倡导者、83岁高龄的中国人文学者许嘉璐在贺信中说,疫情迅速蔓延到全球,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和大自然本身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大洲、各个国家和民族必须携手并进,和谐共生。

  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名誉教授李润和说,面对全球疫情大流行,不能再把个人的自由作为至高无上的原则,不能永远将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利益追求视为最高价值。

  疫情暴发后,以中国、韩国、日本为代表的东亚国家积极采取防疫措施,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文化圈国家在社会组织方面的优势,以及对人类社会责任和个体生命的高度重视。人们期盼从2000多年前的儒家文明中,寻找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文化密码。

  东方文明推动全球治理

  在论坛上,有专家指出,在抗疫过程中不同文明也在悄悄地碰撞、对话。比如,有的国家采取零和博弈,而中国一直强调合作共赢。这就是一种文化交流,更多人会清楚地看到儒家文化的优势。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致辞中指出,应对共同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增信释疑、沟通心灵、凝聚共识,更加需要从包括儒家文化在内的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吸纳有益成分,在各种文明的交流互鉴中获得破解难题的智慧和方法。

\

  专家们指出,人类想要战胜灾难,既要靠经济和科技,也要靠文化和文明。中国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率先实现经济复苏,背后的文化力量就是中国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仁爱理念、家国情怀、道义担当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蕴含着不屈不挠、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等红色文化基因。

  “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出自中国思想家孔子传世的言论集《论语》。这些理念是中国人的处世准则,也使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世界。如今,中国对外交往中秉承的“和而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命运共同体”等也与“和为贵”有异曲同工之妙。

  《论语》云,“四海之内皆兄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说,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胜利后,无私帮助别国抗击疫情,这样才能守护共同家园。

  新文明观让世界更和谐

  与会专家屡屡提及“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仁爱”“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和合、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等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滋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而且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文化根脉,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宝贵财富,在当今世界舞台上依旧闪烁着东方智慧的光芒。特别是今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态势,中日两国守望相助,携手抗疫,共同书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友好佳话。”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视频致辞中说。

\

  专家认为,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了以文明互鉴为中心的文明观,这是一个以中华文化为背景和基础的新文明观,内容丰富、全面,代表了中国文明对当今时代的深刻回应。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说,这一文明观强调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充满了中国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人类的现实处境呼唤不同文明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呼唤古老文明的智慧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他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时,人们总是能在“轴心时代”的先哲那里获得教诲和启迪。如今,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古老国度的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留给人类的启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和谐、各国人民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必由之路。(参与采写:本网驻济南记者张武岳、张昕怡)

作者:杨文、吴书光、孙晓辉   网络编辑:鞠月芹 值班主任:颜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