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田里“涌进”53个科研团队
摘 要:“亩产694.96公斤,创了全国特殊用途小麦单产最高纪录!”4月28日,在肥城市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谈及在这块地里的“产出”时,仍掩饰不住激动。他向记者介绍,由其团队培育的“山农糯麦1号”,是我省审定的第一个与普通小麦品种产量相当的糯质小麦新品种,由于吸水率高、回生值低和食品口感好、货架期长等特点,大大提升了馒头、蒸包和面条品质,去年收获的几百吨“山农糯麦1号”很快被广东旺宝和山东鸿昌等面粉企业高价抢购一空。
“亩产694.96公斤,创了全国特殊用途小麦单产最高纪录!”4月28日,在肥城市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田纪春教授谈及在这块地里的“产出”时,仍掩饰不住激动。他向记者介绍,由其团队培育的“山农糯麦1号”,是我省审定的第一个与普通小麦品种产量相当的糯质小麦新品种,由于吸水率高、回生值低和食品口感好、货架期长等特点,大大提升了馒头、蒸包和面条品质,去年收获的几百吨“山农糯麦1号”很快被广东旺宝和山东鸿昌等面粉企业高价抢购一空。
当前,在肥城1800亩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内,像田纪春教授团队这样的科研团队有53个,已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他们通过开展创造性研究活动,将一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我们已筛选出‘山农28’‘济麦22’等11个适种优良品种,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统一供种,实现了良种全覆盖,全市粮食产量每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5亿斤。”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傅强说。
肥城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基地,当地依托“汶阳田”品牌优势,推进校地企深度融合,良种、良法、数字三管齐下,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聚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
良种还需良法。近年来,肥城市探索实施“技术创新—设备定制—示范推广”模式,集成应用绿色高产技术,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7%,农药、化肥减量30%。
“从播种到收割,为农服务中心统一调配设备,进行机械化作业,不仅节水、节肥,还省人工,每亩节本增效近300元。”安驾庄镇蔡颜子村种植大户汪西军向记者介绍。
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还增加了产出效益,小麦、玉米合计每亩增产20公斤,农资成本每亩平均减少80元,农机作业成本每亩平均减少120元。
如今,肥城借助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契机,积极推广数字农业,在当地集中打造了100家数字农业基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推动粮食生产实现全环节精准掌控、智能作业。
“我们的农情监测站能根据气温、湿度、风速,判断出可能发生的灾害,提前发出预警,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生长环境。”山农大科教站园管理中心主任韩宾介绍说,在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农服务中心,他们通过应用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对进驻中心的117家专业服务组织科学匹配物资装备,给种植大户和小农户提供菜单式服务。
粮食种得好,更要效益高。肥城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开发,培育富世康、福宽生物、众成科技等36家粮食加工企业,生产面粉、食品、淀粉糖、胚芽油等优质产品,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80%。
“企业直接来收粮,不仅方便,价格也高,我卖给富世康的小麦,每亩能多增收200多元。”与富世康合作多年的石横镇种粮大户孙元荣说。
目前,肥城借助龙头企业之力,实施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打造“汶阳田”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企业产品品牌分别达到3个、5个。肥城优质粮价格高于市场均价10%,面粉、玉米淀粉等产品综合加工增值率超过70%,实现了产品优质又优价,保障了群众丰产又丰收。